#派派不派故事集【看似無傷大雅的假訊息,要怎麼有所謂?】
⠀⠀
還記得升三級警戒沒多久,家族群組的通知跳出爸爸傳的訊息,內容是關於「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傳染病教授的建議」,提到「以攝氏25度以上的水來洗手」、「以65%酒精漱口」以及病毒在不同材質上存留的時間。
⠀⠀
整篇文章看似有道理,但又覺得有些奇怪。於是我和在醫療單位工作的姊姊們討論,並上網搜尋資料,查證後才發現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曾經發出聲明稿,指出那是被冒名撰寫的假訊息😱
⠀⠀
奇怪!之前明明跟爸爸練習過 #分辨假訊息的繞口令!
(不~怎麼這麼快就失效了!!!)
⠀⠀
📱於是我從虛擬的手機視窗,走到現實生活中的客廳,打算瞭解一下爸爸的內心世界到底發生什麼了事!(哪來這麼多小劇場!)
⠀⠀
「你剛剛發在家族群組的訊息,是從哪裡來的啊?」
「我從大學群組複製的~」
「那你有沒有覺得哪裡奇怪呢?」
「沒有耶,我覺得講得很對!」
⠀⠀
看來單就資訊本身,真的很難進行更深入的對話!
⠀⠀
「那你記得我們上次練習的繞口令嗎?」
「嗯......」
「嗯............」
⠀⠀
於是我花了一些時間,和爸爸複習繞口令,然後討論到即便是「無傷大雅的假訊息」,還是有可能因為「指揮中心需要花時間澄清」,而「分散掉專注於防疫的資源與心力」,最終便會導致防疫工程更加緊繃,某種程度上也是浪費了爸爸所繳的納稅錢。
⠀⠀
我和爸爸一起探討假訊息的旅程,並且思考這件看似無所謂的小事 ,會以什麼樣的方式去影響到自己。
⠀⠀
我邊說著,爸爸邊點著頭。
⠀⠀
//
⠀⠀
散會後,我回到房間做自己的事。
家族群組的通知跳了出來,又是我爸!
⠀⠀
但這次傳的不是假訊息,是事實查核中心的網頁。
⠀⠀
他雖然沒有收回原本傳的假訊息,但主動貼了針對那則假訊息的查證資訊。頓時讓我覺得很欣慰(這樣說自己的爸爸XD),但也出乎意料!
⠀⠀
跟家人對話很容易處在放棄與不放棄之間(?),覺得自己做再多的嘗試,對方好像都感受不到,也很難去改變既有的想法和相處模式。此刻的確會有滿滿的挫折感啊😫
⠀⠀
❤️ 但從更長遠的視角去看,我們確實都有一點一點地在成長。或許,我們可以練習的是在每個想放棄的時刻,試著提醒自己:還是有微小變化的!下一次會更好!
⠀⠀
就像爸爸這次的 #自打臉 ,真的比梁靜茹給了我更多想繼續對話的勇氣和能量啊。
⠀⠀
//
⠀⠀
卡在假訊息對話的瓶頸,讓你苦惱或心累嗎?
知道要耐心溝通,但就是做不到啊~怎麼辦?
⠀⠀
👉 快來參加對話千層派全新主題的線上活動
【關心是真的,訊息是假的】#對話工作坊
⠀⠀
✅ 用五個步驟,探索面對假訊息的新解法
✅ 釐清對話目標,建立帶得走的對話策略
✅ 用多方視角重新理解假訊息對話的關鍵
⠀⠀
► 活動時間:9/12(日) 下午2~4點
► 活動資訊:https://fb.me/e/Y7jQ5fph
► 報名傳送門:https://forms.gle/u3jmgviC3HeQw7KC9
*活動免費參加,名額有限,請儘早報名!